Loading

以自然科学视角解码华夏农耕文明,汇聚历代农政机构、先贤智慧、农器发明与经典著作,展现传统农业科技脉络,并聚焦近代非遗保护与创新传承,邀您共探穿越千年的土地智慧与生态哲学。

Agricultural System

中国古代农业管理体系
发展历程

西周司徒井田,汉设大司农推代田,唐立司农寺兴水利


古代农业发展
三个关键时期

img
img
img

西周时期(公元前1046年-公元前771年)

西周时期标志着古代农业管理体系的初步形成。周王朝设立了“司徒”这一官职,专职负责管理全国的土地和农业,并推行了 “井田制”,将土地划分为公田与私田,以明确税收和耕种责任。

img

汉代(公元前202年-公元220年)

汉代是古代农业管理体系进一步系统化的关键时期。汉武帝时期正式设立“大司农”官职,统管全国农业税收及仓储调配,同时在地方设置“农都尉”督导农业生产。另外,汉代大力推广赵过发明的“代田法”和铁制农具,显著提高了土地利用率。

img

唐代(公元618年-公元907年)

汉代是古代农业管理体系进一步系统化的关键时期。汉武帝时期正式设立“大司农”官职,统管全国农业税收及仓储调配,同时在地方设置“农都尉”督导农业生产。另外,汉代大力推广赵过发明的“代田法”和铁制农具,显著提高了土地利用率。


农业用地

覆盖面积

100M

西周时期

480M

汉代

660M

唐代

Agricultural Measures

古代农业部门 措施实施

四个主要方面
img

土地制度改革

西周井田制划分公私田保障国家收入,唐代均田制按人口分配土地抑制兼并,清代“摊丁入亩”减轻农民负担,形成“耕者有其田”的基础

img

农业技术推广

汉代设立“劝农官”普及代田法与铁犁,唐代推广曲辕犁提升江南开发效率,明清引进玉米、番薯等高产作物并刊印《农政全书》指导耕作

img

水利工程建设

唐代开凿大运河贯通南北漕运,清代整修永定河稳固京畿农业,历代通过兴修水利扩大灌溉面积,形成“旱涝保收”的农业生产保障体系

img

仓储与荒政体系

汉代首创平粜法,唐代推行义仓制度,清代将仓储与考核挂钩。荒政方面,宋代《救荒活民书》系统总结赈贷、施粥等12种救灾手段

Agricultural Scientist

Meet The Scientists

img

贾思勰

北魏农学家

img

赵过

西汉农学家

img

王祯

元代农学家

img

徐光启

明末农学家

img
Celebrated Dictum

名人 名言

中国古代农学家将农耕智慧凝练成字字珠玑的箴言,这些跨越千年的长句名言,既蕴含"顺天应时"的生态哲思,又饱含"精耕细作"的实践真知。让我们透过农学大家的经典语录,感受中华农业文明中"天地人合一"的永恒智慧

凡种五谷,必须顺天时、量地利,则用力少而成功多;若任情反道,劳而无获。如入泉伐木,登山求鱼,手必虚劳,终无所获。故曰:'不违农时,谷不可胜食也;数罟不入洿池,鱼鳖不可胜食也。

贾思勰
北魏时期

土壤气脉,其类不一,肥沃硗埆,美恶不同,治之各有宜也。若能时加新沃之土壤,以粪治之,则益精熟肥美,其力常新壮矣,抑何敝何衰之有?盖田土种三五年,其力已乏,斯语殆不然也。

陈旉
宋代时期

灌溉之利,农事大本。故有土地而无沟洫,犹无土地也;有沟洫而无堤防,犹无沟洫也。沟洫者,所以通水之利;堤防者,所以备水之害。通利则田不旱,备害则田不涝,旱涝两除,民得其饶。

王祯
元代时期

凡耕之本,在于趣时、和土、务粪泽、早锄早获。春冻解,地气始通,土一和解;夏至,天气始暑,阴气始盛,土复解;夏至后九十日,昼夜分,天地气和,此时耕田,一而当五,名曰膏泽,皆得时功。

氾胜之
西汉时期

您想要在网页中投稿吗? 让我们
共同建设中国农业最强科普平台!

联系我们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