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ading
以自然科学视角解码华夏农耕文明,汇聚历代农政机构、先贤智慧、农器发明与经典著作,展现传统农业科技脉络,并聚焦近代非遗保护与创新传承,邀您共探穿越千年的土地智慧与生态哲学。
以自然科学视角解码华夏农耕文明,展现传统农业科技脉络,并聚焦近代创新传承,邀您共探穿越千年的土地智慧。
Month Prepared
User Experienced
Website Hits
西周时期标志着古代农业管理体系的初步形成。周王朝设立了“司徒”这一官职,专职负责管理全国的土地和农业,并推行了 “井田制”,将土地划分为公田与私田,以明确税收和耕种责任。
汉代是古代农业管理体系进一步系统化的关键时期。汉武帝时期正式设立“大司农”官职,统管全国农业税收及仓储调配,同时在地方设置“农都尉”督导农业生产。另外,汉代大力推广赵过发明的“代田法”和铁制农具,显著提高了土地利用率。
中国最早的翻土工具,木质双齿结构,开创深耕农业先河,河姆渡遗址出土骨耜证实其存在
双牛牵引的复合铁犁,实现深耕起垄同步,使汉代耕地面积突破5亿亩。
世界最早的精量播种机,实现开沟、播种、覆土一体化,日播效率达30亩,推动汉代农业规模化生产。
链式提水机械,突破地形限制实现低水高灌,沿用至20世纪,被誉为“东方水泵”。
古代犁具集大成者,轻巧灵活适应水田山地,推动江南成为全国粮仓。
水力驱动自动灌溉装置,昼夜不息提水上山,奠定梯田农业水利基础。
中国现存最早的综合性农书,系统总结黄河流域旱作农业技术,提出“趣时、和土、务粪泽、早锄早获”耕作总纲
世界现存最早、最完整的农业百科全书,涵盖6世纪前中国北方农林牧渔技术,被誉为“中国古代农业圣经”
中国首部南方稻作农业专著,提出“地力常新壮”理论,终结“田土种三五年即衰”的传统认知,奠定江南精耕细作体系
集传统农学与西方科技之大成,首倡“风土论”指导作物引种,推动甘薯等高产作物普及,奠定中国近代农业科学基础。
北魏农学家
西汉农学家
元代农学家
明末农学家
凡种五谷,必须顺天时、量地利,则用力少而成功多;若任情反道,劳而无获。如入泉伐木,登山求鱼,手必虚劳,终无所获。故曰:'不违农时,谷不可胜食也;数罟不入洿池,鱼鳖不可胜食也。
土壤气脉,其类不一,肥沃硗埆,美恶不同,治之各有宜也。若能时加新沃之土壤,以粪治之,则益精熟肥美,其力常新壮矣,抑何敝何衰之有?盖田土种三五年,其力已乏,斯语殆不然也。
2005年5月
2018年11月
2013年6月22日